首页 常识

中药功效大全:驱虫药

100人浏览   2025-01-01 09:24:31

1、使君子

  •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三天。
  • 使用注意:大剂量服用或与热茶同服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故服药时忌饮热茶。

功效:杀虫消积。

  • 本品善驱蛔虫、蛲虫,治疗蛔虫、蛲虫病,轻证炒香嚼服,重证与苦楝皮配伍使用;治疗小儿疳积,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与槟榔、麦芽配伍,以达消食化积之功。

使君子


使君子

2、苦楝皮

  •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脾、胃、肝经。
  • 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体虚者慎用,肝病患者忌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功效:杀虫,疗癣。

  • 治疗蛔虫、蛲虫、钩虫等,杀虫作用强,疗效佳,为驱杀蛔虫良药。治疗蛔虫证,与使君子、槟榔配伍;治蛲虫证,与百部、乌梅同煎汤保留灌肠,连用2-4天;治疗头癣、疥疮,本品研末,用醋或猪油调涂患处。

苦楝皮


苦楝皮

3、槟榔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煎服,6-15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可用60-120g。
  •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 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以驱杀绦虫为佳。治疗绦虫病,单用或南瓜子配伍;治疗蛔虫、蛲虫,与苦楝皮、使君子配伍;治疗姜片虫,与乌梅、甘草配伍;治疗食积气滞,泻痢后重,与木香、青皮、大黄,以达消积导滞行气之功;治疗水肿、脚气肿痛。用于水肿实证,二便不通,与泽泻、商陆、木通配伍,以达利水消肿之功;用于寒湿脚气肿痛,与木瓜、吴茱萸、陈皮配伍,以增强散寒祛湿之效;治疗疟疾,与常山、草果、青皮配伍使用。

槟榔


槟榔

4、南瓜子

  •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功效:杀虫。

  • 治疗绦虫,单味生用或配槟榔同用效果更佳。如验方祛绦方,用南瓜子研末,冷水调服60-120g,两小时后,再服60-120g槟榔水煎剂,再过半小时,用开水冲服玄明粉15g,促使泻下,以利虫体排出;南瓜子还可用于血吸虫病,须较大剂量长期服用。

南瓜子


南瓜子

5、鹤草芽

  •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 用法用量:研末吞服,每次30-45g,小儿0.7-0.8g/kg。每日一次,晨起空腹服用。
  • 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

功效:杀虫。

  • 治疗绦虫。为治疗绦虫病要药,单用本品研粉,早晨空腹服用,一般服药后5-6小时即可排出虫体。研末外用还可用于阴道滴虫病,有一定疗效。

鹤草芽


鹤草芽

6、雷丸

  •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6-15g;驱绦虫每次12-18g。日服3次,冷开水调服,连服3天。
  • 使用注意:生用,不入煎剂。

功效:杀虫。

  • 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尤以驱杀绦虫为佳,还可驱杀蛔虫、钩虫,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南瓜子、槟榔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雷丸还可治疗脑囊虫病,与半夏、茯苓配伍使用。

雷丸


雷丸

7、鹤虱

  •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 用法用量:煎服,5-15g。

功效:杀虫消积。

  • 治疗虫积腹痛,治蛔虫、蛲虫、绦虫及钩虫引起的虫积腹痛,与使君子、槟榔配伍使用,以达杀虫止痛之功;治疗小儿疳积证,与党参、麦芽、神曲配伍,以达健脾消积之功。

鹤虱


鹤虱

8、榧子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 使用注意:入煎剂宜生用,大便溏泻者不宜用。

功效: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 治疗虫积腹痛,对蛔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均有疗效。驱绦虫,与槟榔配伍使用;驱蛔虫,与使君子、苦楝皮配伍使用;驱钩虫,单用或与鹤虱配伍使用;治疗肠燥便秘,与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配伍使用,以增强润肠通便之功;本品尚能润肺止咳,用于肠燥咳嗽轻证。

榧子


榧子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冬春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