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曲突徙薪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典故之曲突徙薪)

100人浏览   2024-09-22 09:55:42

曲突徙薪

【释义】“曲突徙薪”的原义是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成语出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成语典故】

霍光,字子孟,他是西汉中期的权臣,汉武帝临终时,霍光遵从遗诏辅佐汉昭帝。汉昭帝死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又迎立汉宣帝。霍光执政二十多年,辅佐汉昭帝、汉宣帝两代帝王,有功于汉朝,受封为博陆侯。

茂陵的徐生看霍氏家族生活过度奢侈,曾经多次上书汉宣帝,请求不要过分放纵霍家,对于他们奢侈成性的生活应该及时加以制止,以免造成后患,但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霍光死后,果然有人告发霍光的后代阴谋叛乱,汉宣帝下令镇压,给举报、镇压的相关人都给予了奖赏,而茂陵徐生没有受到任何奖赏。因此,有人给汉宣帝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灶上的烟囱笔直地冲着屋檐,灶口堆着许多柴草。烧火煮饭时,浓烟夹着火星,直往屋檐上冒,椽子已经被熏得又黑又焦。灶膛里的炭火掉在柴草上,就得赶快扑打弄灭。有人看到这种情形,对那家主人说:“这样太危险了,弄不好要发生火灾的。应当把烟囱改成弯的,不要冲着屋檐,这样火星就不会飞到椽子上去了。要把灶口的柴草搬开,烧火时就是有炭火掉下来,也不要紧了。”

那家主人说:“我家的炉灶砌了好多年了,烟囱一直是这样,从来没有什么事,用不着改。烧火的时候灶口总有人,就是有炭火掉下来,马上就扑灭了。再说,改烟囱多费事,柴草不在灶口多不方便。”

主人不听那人的劝告,依然照旧。没过多少天,那家人家果然失火了,左邻右舍赶快来救火,生怕火势蔓延开。幸亏发现得早,大家救得及时,终于把火扑灭了。

那家人家置办了酒席,感谢邻居们奋力相救。伤势最重的人坐在首席,其他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就是没请建议他把烟囱改弯、把柴草从灶口搬开的人。有人提醒主人:“当初要是听了他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就不会发生火灾了。要是不发生火灾,大伙儿不会受伤,你家也不会受损失,更不要破费钱财置办酒席。要说功劳,数他的功劳最大,你为什么把他忘了?”

主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连忙恭恭敬敬地把他请来,向他表示感谢,让他坐在首席。

【成语寓意】

习惯是引领人前行的恒力,但并非所有的习惯都能将人引向幸福的生活。有些习惯是具有危险性的,一味地按照习惯去考虑问题,不仅不能让人避免麻烦,有时还会给人带来危害,就像那个房屋失火的主人。此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也很重要。在生活中绝对不要忘记感谢那些曾经给你忠告或给你帮助的人,他们才是最值得你尊重的朋友。

【人物简介】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最初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汉武帝所亲信。武帝临终时,授霍光大将军、大司马,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幼主。汉昭帝继位后,与上官桀、桑弘羊争权,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获封博陆侯,得以专擅朝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拥护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日后又将其废黜,改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宣布归政,仍掌大权,其女霍成君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一族极为显贵。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陪葬茂陵,葬礼规格仿照相国萧何旧例。两年后,霍光妻子霍显毒害皇后许平君母子事发,霍氏全族坐罪处死。但到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仍以霍光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

霍光前后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在武帝末年积弊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轻徭薄赋,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同时因其废立两帝,与殷商伊尹废太甲事迹相似,故后世权臣废立皇帝时,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作掩饰。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冬春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