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远古镇
怀远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也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夏日里的怀远古镇,到处是青砖、黑瓦、白墙的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到处流淌着沁人心脾的古老韵律。古镇风俗习惯繁多,每年中秋节,都会举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中秋祭月节”活动,让游客在游古镇赏月的同时,不仅可以品尝各色美食如八宝饭、黄花酒、马打滚等怀远特色美食,还能体验古镇的别样民俗风情。



在古镇,到处流淌着沁人心脾的古老韵律,让人仿佛穿越古今,感受浓浓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怀远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几乎月月有节日,特别是中秋节,中秋通宵唱山歌,供月亮就是其一。供礼主要是:月饼,糯米做的大米饼,大的有十多斤,上面画的图案,除了传统的月饼图案外,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星伴月、姜太公钓鱼、金玉满堂、天女散花等图案。供礼花样也琳琅满目,造型各异,有用柚子肉做成的狮子头,绵花做的兔子,萝卜笼做的灯笼,苦瓜做的蜥蜴,螺蛳盖做的蜈蚣都很别致形象。众多传统祭月供品,均寓意感谢上苍保佑五谷丰收,国泰民安,祈求生活美满,合家团圆。欢迎八方宾客中秋之夜到宜州怀远游玩赏月、放灯祈福、体验别样民俗。


二.刘三姐故里
刘三姐故里旅游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距市中心7公里。景区全程25公里,由贯通市区的龙江河段与刘三姐乡的下枧河段交汇构成,形成“天人合一”的天下奇观。景区以龙江河、下枧河为旅游带,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刘三姐故居、壮古佬、水上石林、歌仙桥等游览区,区内的龙江河段,水上石林奇石秀峰,蔚为奇观,素有“喀斯特之魂”之称。






1.下枧河
下枧河为广西最美的河,沿途翠竹依依,山歌悠悠,各景点都留下歌仙传说景观:传歌台、定情树、手巾岩、望妹石等。“扁担山”上留有三姐跌落悬崖时掉落的半截扁担,插在岩缝里,历千年而不腐朽。还有那个叫“望妹石”的地方,相传刘三姐掉下山崖后,阿牛哥站在这里痴痴地望,希望能看到三姐平安归来,后人便把他站的这块石头叫做“望妹石”。

2.流河寨
流河寨——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居,为广西著名风景名胜区下枧河的一大游玩风光览胜地,位于市城东北郊8公里处的刘三姐乡马安村,座落在下枧河的东岸,占地十余亩。寨中至今仍保留有刘三姐、阿牛哥、锦妹当年居住过的房屋,有壮寨门、壮族图腾、农家劳作工具和茶楼等仿古建筑,曾为电视剧《刘三姐》的拍摄基地,现为刘三姐故乡民族风情游的民俗活动中心景点。流河寨是当年刘三姐生长过的地方,这小小的寨子,象许多壮族特有的山寨一样,依山傍水而建,民风纯朴,好客和善唱山歌是这里的最大特色。
流河寨内树木茂盛成荫,鸟语花香,寨中有数棵百年龙眼古树(定情树),相传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就是在龙眼树下定下终身。

3.壮寨
壮寨为历代歌王诞生的地方,位于宜州市北部刘三姐乡的马山塘屯,至市区水陆距离12公里,陆路5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景区占地16公顷,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自然古朴。前襟碧玉青罗般的下枧河,后依古木葱笼的马山。沿环山步道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村寨、农舍、田庄、青峰、碧涧、流岚佳境俱全,宛若仙境的下涧河风光尽收眼底。


三.东兰红色旅游区
东兰红色旅游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景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也是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革命斗争、举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东兰红色旅游区,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广西廉政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1.东兰烈士陵园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有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建筑设施。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览内容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军及红军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动》、《开创未来》等九个部分,共八个展厅,面积1420平方米。



2.红七军前委旧址魁星楼
红七军前委旧址,即魁星楼,位于东兰县武篆镇政府内。清光绪32年武篆民众筹款兴建,是座木石结构的四层六角塔楼,底宽7米、高18米。1923年,韦拔群组织农民攻打东兰县城时,作战指挥部设于此楼。1926年至1927年间,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区农民协会在此楼办公。1930年春夏,红七军前敌委员会设于此楼,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在楼上办公和住宿。这期间,邓小平以东兰为中心,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还在楼上召开军前委会议,作出收复百色的重大决定。



四.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
广西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西中部偏西、隶属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园占地面积200km2,由一个园区(三个景区:巴丁景区、地苏景区、南江景区)组成。公园于2011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2014年1月,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获得“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公园内岩溶地貌的分布类型丰富、齐全,形态典型,是一个国内罕见的多层次、多阶段、立体的“天然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地下河天窗最典型的天然博物馆”。


公园以地苏地下河及沿地下河分布的天窗群为主要特色,总体呈“一河百窗千谷”的空间组合形态,以“明暗交替,河、窗、山、谷相间”为景观总特征。地苏地下河系规模宏大、堪称“中国地下河之首”,数百个规模形态不一的天窗,呈高密度线状串珠式分布,堪称“世界第一地下河天窗群”。

公园内岩溶地貌的分布类型丰富、齐全,形态典型,是一个国内罕见的多层次、多阶段、立体的“天然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地下河天窗最典型的天然博物馆”。
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以地苏地下河及沿地下河分布的天窗群为主要特色,总体呈“一河百窗千谷”的空间组合形态,以“明暗交替,河、窗、山、谷相间”为景观总特征。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五大类地质遗迹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组合为一体。

五.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境内,距离大化县城75公里,享有“桂西风景新珠”美誉。景区规划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集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与现代大型水电工程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公园内有成群、成片、连续分布,仪态万千的高峰丛深洼地、谷地与峡谷、岩溶洞穴、地下暗河、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景观。




公园是世界上发育较好最典型的高峰丛深洼地地区,是西南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形成的山海奇观、斗淋等景观,规模宏大,极具观赏价值,是国内外罕见的喀斯特地貌。与云南石林、桂林阳朔峰林并列为世界三种典型岩溶类型。地质公园系统的揭示了桂西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历史,对深入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岩溶地貌发育演化成因,探索中国西南峰丛地貌的分布规律特征均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境内民族风情浓郁,旅游景点众多:有神韵绝异的双福地下迷宫,如龙似带的公路八里九弯,神秘的密洛陀宫,潇洒的天街别墅,壮丽的观山亭景,独特的石国天都,神奇的火神弄,壮美的龙卷地,世外桃源般的“天下第一弄”这小小的一隅之谷犹如世外桃源,大有恍若隔世之感。







六.水晶宫
水晶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因洞内密集分布着大量的石毛、石花、石瀑布、钟乳石等奇特的溶洞景观,当地人称之为“水晶宫”。水晶宫的钟乳石类有重力水趁机累的鹅管、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带、石盾等;非重力水晶沉积类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数十种,形态多彩多姿,雪白纯净,玲珑剔透,集天下艺术珍品于一洞,且正在生长之中,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探究价值。






水晶宫发育在峰丛洼地谷地岩溶地貌区,地形起伏大,洞口位于岩溶峰簇3的山坡上,高出现代侵蚀面约150米。水晶宫为廊道状的中型洞穴,洞穴基本上顺岩层层面面发育,除数处大厅外,总体上洞道高低起伏不大。据初步调查,水晶宫的长度总长度1000多米,宽8至50米,高10至80米。宫内为廊道状的中型洞穴,高出洞外10倍以上,是理想的“天然大氧吧”。该景点年可接待旅客30万人、次。经过专家论证:这个溶洞内的钟乳石约有30万年历史,现仍处于生长和发育期,其中的卷曲石、鹅管石的形态、密度、规模、发育程度都是国内外罕见的地质奇观。



绝大多数的钟乳石在结晶过程中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生成重力水沉积物。但极其罕见的极少数钟乳石从毛细水、薄膜水、雾状水中结晶生成非重力水沉积物。例如:当洞顶的毛细管渗出来的水的表面张力大于地心引力时,它结晶生成的石毛、卷曲石、晶花就不一定向下生长,而是可以向上、向旁、向任何方向,甚至扭曲生长。在巴马水晶宫洞顶上的非重力水沉积物晶霜则将水晶宫洞顶染成漫天皆白。


七.歌娅思谷.
歌娅思谷,全称为“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位于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距县城10公里,是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核心景点。“歌”为地名,“娅思谷”为漂亮瑶妹—阿娅,歌娅思谷就是有漂亮瑶妹的地方,也因此而得名。整个景区约4平方公里,核心区568亩,处于山体与河流之间的坪坝地段,四周山体环绕,景色秀丽。



1.大门
景区大门,粘膏树寨门(瑶语:姑舅)粘膏树是白裤瑶民心目中的神树,其汁是制作服饰必不可少的原料,可用来刻画图案和染布,树干在自然枯亡后可做成铜鼓大阵中的指挥——鼓王。粘膏树下是白裤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是瑶族男女的伊甸园。来到寨门前敬酒、唱敬酒歌、打鼓、鸣鸟枪、是白裤瑶族最独特的迎宾方式。
白裤瑶民族服饰展示厅
2.服饰
白裤瑶服饰文化中男人服饰最独特之处“白裤”,裤长仅过膝,用蓝布条锁口,正面裤脚上绣有五条红线绣织的红边,中间长两边逐渐短,形似五指。衣服对襟,圆领背开一小叉,有的襟底镶花边,包白头巾,裹里白外黑绑带而得名。白裤瑶妇女四季均穿齐膝百褶裙,裙边绣红线,裙面为蜡染的淡红色环形图案。女上身穿挂衣,胸前和背后两块黑布,上面用彩色线绣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一尺多见,同印状形(传说是皇帝御赐官印),两肩各用10厘米长的黑布相连,无领无袖,腋下无扣。“及膝白裤,背绣大印”,是白裤瑶服饰的概括,背篓代担挑的生产运输工具的习俗,也很引人注目。


八.长寿岛
长寿岛有云鹤牌坊、太极广场,可远眺奇崖自然形成的人面肖像,惟妙惟肖,可访寿星老人,看香猪赛跑,岛上还可欣赏到参与性极浓的小型原生态瑶族风情歌舞表演。最妙的是:岛上有180米长的“中华养生文化长廊”,展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养生论述和巴马的长寿文化。




赐福湖是赐福盘阳河段因岩滩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大湖。位于巴马县城东8公里处,一座长396米、高39米、广西多结构组合型大桥之冠的赐福大桥雄跨西北,把赐福湖分为东南湖和西北湖,桥南有海拔600多米的维汉山,桥北500多米的识立山,两座山拱卫桥头,雄视湖面,气势雄伟。站在湖边高处,俯视湖面,只见许多山岭大半截被水淹没,露出水面的山头便成了数百个岛屿和半岛,成为展现在游人面前碧水常驻的赐福湖。

赐福湖西北起自三江口大桥畔,东南至波贵村3公里处,延绵数十里,平均宽约400米。但见水绕峰回,河道悠长。那崩崖绝壁,孤峰倩影,以及颐养百岁寿星汩汩灵泉构成了这一浮光跃金的高峡平湖!盛夏,霁色初成,雨悄悄地收,雾徐徐地退,船头眺望,雾中峰峦初露,如春笋解箨,似龙脊隐约,近坡竹簇摇翠,低首向背,如促膝,似低语。此时岸上飞瀑流泉,时或翎羽翔技,而或渔舟列岸,好一派水乡泽国……赐福湖水深处不可测,右岸丘峻连绵,花木四季不败,左岸石山重叠,千姿百态,是乘舟、垂钓、游览库区新村和湖光山色的理想胜景。巴马赐福湖已经形成旅游景区,景区内青山常绿,碧水常驻,湖山映衬,相得益彰,夫妻岩东面屹立,四叠泉南边飞涌,睡美人西北醉卧,莲花峰西麓回眸,近水远山皆有情,故人称“瑶山西湖”。景区内的养生度假业已悄然兴起,是疗养、泛舟、垂钓、游览湖光山色的理想胜地。

九.会仙山风景区
会仙山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广西风景名胜区。会仙山之名来源于唐代陆禹臣曾在此山修炼,最后羽化飞升,后人遂称他为陆仙翁,并慕名纷至踏来于此寻仙访胜,遂成游览胜地。景区壮若雄狮,集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为一体,主要有白龙洞、百子岩、雪花洞、百丈深井岩、 炼丹岩、白云庵、翼王点将台等旅游景点。




1.白龙洞
白龙洞因洞中有鳞甲宛然的石龙而得名,位于会仙山南面山腰。分上下两洞,上大下小,小洞有草书“白龙洞”题额,大洞有楷书“云深”巨锩。崖峰耸立,高接云天,老树枯藤遮覆崖。洞内,洞道平坦,盘曲数里,钟乳石形象万千,绚丽灿烂。大洞岩口,立石像一尊,身长9尺,左手捧着圆珠,右手食指上指,坚毅自如,道貌岸然,这是唐末僧人陆禹臣像。他得仙术,居大岩里。民间传说,白龙洞与相隔十里外的南山寺龙隐洞相通。南山寺中有和尚数十名,为寻仙求道,燃烛穿洞而来,不料行至中途,蜡尽灯灭,遇蟒坠崖,仅剩陆禹一人。他临危不惧,毅然咬破食指,燃血照明,终于历尽艰险,摸出白龙洞,因全身鲜血燃点殆尽,遂立升天,化作石人于此留迹。
2.百子岩
位于会仙山山腰,岩呈螺旋状,分上下两层,上宽下窄,岩石多呈红褐色。抗战时期曾做银行金库,今石门尤存。内有历代残碑多块,均具史料价值。




十.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环江县城75公路,从环江出发往贵州荔波县二级公路经都川、塘万、木论可达。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829.7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4%。保护区属喀斯特地貌,以锥形山为主,典型的裸露纯质石灰岩山地环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形成中亚热带石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是隐域性森林植被项级群落,森林覆盖率94.8%,加之灌木林0.611平方千米,覆盖率达95.4%。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区幸存连片面积最大,完好性保存最佳,原始性最强的喀斯特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