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穿井得人翻译(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古文新读)

100人浏览   2024-12-03 10:40:25

《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这是一本战国末期的杂家著作,由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写。吕不韦集合了众多门客,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形成了这部集大成的作品。《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穿井得一人》收录于《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 穿:挖掘,开凿。

•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 及:待,等到。

•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 道:讲述。

•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 对:应答,回答。

•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艺术特色

• 深刻的寓意:《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传闻和误解的危险性,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真问题。

• 简洁的叙述: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多余的修饰,直接展现了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 讽刺手法:通过丁氏的误解和宋君的询问,讽刺了那些不经思考就传播不实信息的人,以及那些轻信谣言的听众。

• 现实意义: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信息传播时要谨慎,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 教育意义:文章通过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要理性分析信息,不要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

《穿井得一人》以其简洁的叙述、深刻的寓意和鲜明的讽刺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寓言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之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冬春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