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天津鼓楼是古代的哪里(“鼓楼”的传说)

100人浏览   2024-12-09 09:14:01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音gao)”这首歌谣产生于明末,世人皆知。

鼓楼始建年代,历史并无明载。天津卫城最早是土城,版筑而成,时为1404年或第二年春施工,当时无鼓楼。1491年山东按察副使刘福来天津任职,他开始用砖石将城墙包砌,其间修建了钟鼓楼。城里以鼓楼为中心,规划了十字大街,通向四门。但具体时间是哪一年,不知道。所以地方志只说鼓楼建于弘治年间。

始建于明代的鼓楼


1921年重建的鼓楼

新建鼓楼四座大门的门额按方向分别题:镇东、安西、定南、拱北,仍沿旧制。

近年新建的鼓楼

炮台,歌谣中指的是1639年为“防辽”(辽指自关外入侵的清军)而在天津卫城周围修建的七座炮台。 上世纪南开区有炮台庄,红桥区北开有炮台摆渡口就是两处遗址; 另外五处在窑洼、马家口、西沽、邵公庄、双庙街。入清以后,炮台因“无复惊烽火”,日渐颓圮消失(邵公庄炮台已没入河中)。


三岔口炮台


1874年三岔口炮台改建后的五层了望塔

铃铛阁为1579年建,是稽古寺的藏经楼 。 此阁“两层,宽五楹,飞檐四出”,飞檐挂满铜铃,朱彝尊曾登临其上,记曰:“风铃铮然,夕阳在衣。” 稽古寺后改书院,清末因附近空地租给木板厂,板厂失火,该阁烧得片瓦无存。 铃铛阁既无照片,也无绘图存世,非常可惜 。现在的铃铛阁中学为铃铛阁旧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冬春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