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方岩山景区在哪里(方岩山的传奇故事)

100人浏览   2024-12-09 08:44:00

在浙江,有一个比较小众却很有灵魂的景点,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直至今日,一直安抚着浙东人的灵魂。在这温暖和煦春光里,巧儿带你一文游遍方岩山。

在方岩山小住了几日,发现这里的美,不仅仅是因为山川秀丽,小桥流水,空气清新,风景优美,而且还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很多传奇故事的地方。这里有著名的胡公大帝庙,和千年古刹广慈寺,两个主要景点,是浙江人的灵魂安放之处,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家4A级景区。

方岩山位于,浙江金华所属的永康市方岩镇。金华古称为“婺州”,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在此,写过“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诗句。生动地概括了,那时候,金华就是一个交通和军事非常重要的地方。现在的浙江人都比较会做生意,大概就来源于这里发达的交通,和美丽的山水,使得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原因吧。下面来一张景区大门的特写。

进了景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上书着“赫灵”的石刻碑。这是南宋高宗来此拜谒,亲笔题写的御书,不知道是不是,暗喻胡公大帝和广慈寺的抽签"好灵"的意思,还是一种巧合。不知道宋高宗当年来到这里,是什么样的心态,写下了这两个字,但对于他统治下的南宋偏安一隅,江河日下来说,我想他当时,假如来求了江山社稷签的话,肯定是不灵的。下面来一个近景,看一下这两个字,写得还是不错的。

进了景区的大门,就是非常崎岖陡峭的山路,蜿蜒向上,路边小桥流水,飞瀑流泉,峭壁丹霞,突兀峥嵘,古洞石室,谷幽景奇,这里的山石,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丹霞地貌的雄伟诡异,处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让你不禁想起一个词语“曲径通幽处”。所以,通往景点的路上,就打开了你探索的好奇心,使得这一路,并不觉得单调和疲劳。

顺着这条十八弯的山路,一直往上走,好像是去往,瑶台的仙境。如果你体力不支,这里还有一个十分古老的职业,两个人抬着的简易轿子,坐在上面,晃悠悠的,吹着竹林的凉风,就可以非常轻松惬意的欣赏这一路的美景了。

当你看到“天门”这个石刻小门的时候,不要有终于到达景点了的错觉。这只是走了一半,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回望来时的路,看看身在半空中的风景,你会觉得满满的欢喜。

不仅仅是因为此刻,这美丽的风景了然于胸,一眼望尽,你还会非常佩服自己的勇气,满满的自豪感。清代诗人沈藻在这里曾经题诗“绝壁无他径,悬崖只一关”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门呀!

过了“天门”往上走,就没有那么崎岖陡峭了,都是一段段平坦的蜿蜒的小路。此时,你会觉得犹如身在仙境一般。你这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天门”名字的由来。此时,你可以不必费力的爬山了,尽情的欣赏这人间天上的美景。

继续往前走,当你发现这里风格突然大变,给你一种,突然闯入桃花源的错觉的时候。这就到了景点对面,这里是一排排的商铺,一个个小店里摆放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比如佛教吉祥物,避邪宝剑,当地小零食,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人称这里为“天街”,游人来到这里,都会带点小纪念品回去留念。

这时候,你抬眼望向对面,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石刻碑文,上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大字,这里就到了方岩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个景点了。

这八个大字是当年毛主席,在浙江金华的时候,对这里胡公大帝庙里的本尊,胡则的高度赞扬。1959年8月21日,毛主席来到金华,召集各级领导开会。晚宴上毛主席问时任永康县委书记的马蕴生:“你们永康有什么最出名”马蕴生脱口而出:“五指岩生姜很有名”

毛主席摇摇头说,我知道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了,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个清官,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人民感激他,纪念他罢了。说完,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于是,政府就把毛主席说的这句话,刻在了这里,也是对毛主席的纪念。

胡公大帝庙里的胡则本尊,生于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的农历八月十三,在永康镇一个叫胡库的小山村,当时属于吴越国管辖。据记载,当时的吴越国,“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熄”就是说这里当时是蛮夷之地,读书人很少,但是胡氏家族却遵循“为人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训,胡则早年就刻苦读书。

后来,由于家道中落,生活艰难,当时广慈寺的住持,比较欣赏他刻苦读书的精神,经常在生活和精神上帮助他,胡则一度在广慈寺读书成长,这让他有了“以德正心以义济世”的志向。公元989年,27岁的胡则成了,吴越国归顺北宋后,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婺州人。之后,胡则辗转于各地为官。他都清正廉洁,严惩贪腐,造福乡邻。

公元1030年,大宋国库空虚,宋仁宗闻听胡则之才召他入京,代理三司使,执掌财政。胡则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环境下,提出了“通商五利之法”大胆改革方便了百姓生活,但却触犯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皇帝听信谗言,胡则被贬为陈州知州。

后来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当时是他的副手,两人一见如故,政见相合,深深地影响了范仲淹,后来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可以看出他的为官之道,深受胡则的影响。我们也能从范仲淹身上看到胡则的影子。

公元1032年,吴越地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的旱灾,导致以耕种为主的百姓,颗粒无收,但赋税依然要交,导致饿殍遍野。当时的胡则已是年逾古稀,仁宗虽是明君,但整日在皇宫养尊处优,对百姓的生活知之甚少,他接连上书奏明江南地区的严重旱情和百姓的悲惨生活,请求国家支援。才得到了宋仁宗的重视,减免赋税,开仓赈灾。胡则的这一举动,无疑救了吴越地区大量百姓的命。

胡则一生为官四十余年,历经宋朝三位皇帝,不仅担任过河南,山西,广西,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陕西等多个地方的父母官,还历任过京城的尚书部员外,兵部侍郎等重要职位。公元1039年,时年77岁的胡则病逝于杭州。曾经是他当年的副手,视他为恩师,并影响他一生的范仲淹闻听悲痛不已,亲自为恩师书写了墓志铭“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吴越百姓对他的功绩铭记于心,在当地纷纷建起庙宇,心怀感恩,前来祭拜。正如范仲淹所言,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胡公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浙江各地的人们,都纷纷前来祭拜他,每到重要的节日,特别是胡公的生日,八月十三,更是游人如织。

在永康一带,还有六年一次,轮流接送“胡公”的习俗,轮到某一个村子接送,该村便负责组织庞大的演出,烧香队伍,浓妆重彩,气势宏大壮观。形成胡公庙会,人数众多,每日达数万之众。俨然在浙江人心里,胡公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胡公大帝庙就是他们的灵魂安放之处。

据传说,有一个穷困潦倒,落魄迷茫的人,来到胡公大帝庙祭拜之后,前往广慈寺抽了一签,解挂的僧人,告诉他,要翻身,去东方。这人东渡日本,果然后来飞黄腾达。他荣归故里之后,花钱修缮了广慈寺,并为胡公大帝重塑金身。当然这些都是封建迷信传说。即使真有此事,他的飞黄腾达,也是由于他自身的努力,胡公大帝只是给了他一个精神支持而已。

这广慈寺也是一个千年古刹。始建于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原名大悲寺,北宋年间,公元1065年,改为广慈寺,建筑宏伟壮丽,由大殿、禅房、经楼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寺内共有佛像220尊。寺内花坛中,有一株国清寺转赠的日本樱花,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不远处是,开山祖师释正德圆寂之处。

大殿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坐北朝南,逐渐升高,三大殿之间,以天井分隔。雕梁画柱,气势雄伟,雕饰栩栩如生。前殿以弥勒佛为主佛,中殿祭祀观音,后殿为大雄宝殿,如来佛身材高大,居于中间,两边众多罗汉,栩栩如生,形象鲜明,风采独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在是古建筑中的精品。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据说,禅房最多时,分为八房,“地房,外地房,人房,乾房,财房,宝房,智房,僧房”,僧人最多达五百余人,还有众多的居士,接待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宣统年间,经历过一场大火,八房被焚烧,只留下乾房,现在称为僧房,供庙里的僧人居住。

藏经楼比较神秘,本尊没有进去,不知道里面除了经典经文,还有没有什么武林绝学。

广慈寺自建立以来,历经数十次浩劫,依然屹立于方岩山上,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它的千年沧桑。现在已成为浙江省主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方岩山除了这两大著名景点,还有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

从方岩山的南麓,拾级而上,行至山腰,有一个依山而筑的楼阁,名为罗汉洞。据说是因为,方岩山的开山祖师"正德禅师",在此洞中修行而得名。

洞旁有蛟龙泉,人称方岩山"虎跑泉"。泉水清澄,很多人来到这里,都会用这清凉的泉水,洗一下脸,冲去旅途的疲惫。

从罗汉洞往上,坡陡如梯,称"百步峻",峻上建有“步云亭”,亭子虽小却非常精致,上书有"名山活佛"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自步云亭向上人称为"飞桥",是一条在峭壁上,凿洞垒石修成的栈道,全长约50米,内傍削壁,外临深涧,异常险峻。再盘曲而上,约历六七转,则见嵯峨巨石,豁然中开。

方岩山的美景太多了,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想亲临其境感受一下呢?巧儿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方岩山旅游攻略。可以先乘车到永康市汽车东站,直接从这里坐到方岩山景区的班车就可以了。疫情期间,请大家提前网上预约购票,做好个人防护。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冬春百科 琼ICP备2024039828号-17